叔嫂二人之间有一层淡淡的别扭,唯有秦三娘浑身舒泰,孔孟礼教她挂在嘴边不假,这肥嘟嘟的五花肉实在讨人欢喜,除了二郎不是她亲生不亲近,二郎当真也可人疼呢。

秦三娘细细问了方珺这几月的去处,做了何等的生意,又因何今日才会,方二郎把早想好的那一套真真假假的生意说了说。

“之前倒卖山货不得要领,儿在汉中拜了一个厉害的掌柜做师傅,跟着学做生意,学徒日常也没有营收,靠着师傅同师娘接济,儿才拿了些钱回来探望大哥同母亲,儿过几日还回去。”

秦三娘嘴上说着希望二郎留下读书,读书才是好儿郎的正途,一直没落下的唇角早出卖了她的情绪,此刻难得母慈子孝,母子二人喝茶闲聊。

秦三娘遣李娇把东西搁到厨房。

刚安置完,隔壁牛嫂子伸着脖子喊她:“快快,秀才媳妇你快出来看,对街王老爷家的寡妇归家了。”

“呀。”

李娇的眼睛也亮了起来,蓝田人哪有不知道王老爷的。

王老爷乃本地数一数二的富户,家里积蓄颇丰,士农工商,商人的地位可低。王老爷这般有钱,也只能同方家这样小门小户一起住在西边。王老爷的嫡幼子便是同方铭一道进学的同窗王子征,王五少爷,而王老爷的幼女嫁给长安城里姓宋的进士老爷,据说为着攀这门亲王老爷下足了本钱,光嫁妆就抬了五十抬。

没成想那位进士老爷没啥福运,王家姑娘嫁进去才五年就病死了,之前落到头上的官职也只有八品,做了一任地方官而已。

王家姑奶奶这回领了女儿拖着嫁妆归家,看样子是守不住的。

蓝田这边土规矩,寡妇归家打从谁家过谁都要往外泼一盆子水去晦气。

牛婶子家做的貂皮买卖小有积蓄,买了这条街中三进的小院子,且牛婶子为人爽利,街坊邻里的姑娘媳妇儿都喜欢同她一处说话。

见牛婶打了一盆水泼到街上,这连着的几家有样学样,拿了盆子往外泼,不一会儿路上便积了几滩水,小童们不知深浅,拿了水桶水勺东一瓢西一瓢洒着顽。要知道蓝田可没有长安城的青石铺路,地被打湿之后变得坑坑洼洼,姑娘的绣鞋更是踩不下,一踩溅起一团泥。

偏生王家姑奶奶要在门外跨火盆,刚下轿的王双玲跺着脚儿骂道:“啊呀,这几个人嫌狗厌的小贼!”

手中扇不依不饶敲了离她最近的一个小郎,好巧不巧正是牛婶子的小儿。

牛婶子气急,撸袖子就要找王双玲的晦气。

“好婶子别同那人置气。”李娇忙打岔,强抱起瘪着嘴哭闹的牛家小郎。

牛婶子吃不得这亏,嘴里骂骂咧咧:“呸,骂谁小贼,也不瞧瞧自家是个和尚养道士肏的东西!”

王家的一众仆妇哪里容得自家姑奶奶当街被牛婶子辱骂,赶紧围了过来,有人扶着王双玲跨过火盆,有人拦着牛婶子,闹闹哄哄总算把人接了进去。

待到方大郎从书院回转,李娇灶上的秋笋焖肉已经做得。肉香四溢,屋中几位馋得狠了筷子似长在这碗肉里,圣人说脍不厌细,说吃肉不能超过米面,谁让圣人没在跟前呢。依旧立着规矩的李娇吞了吞口水,替秦三娘夹了一筷子焖肉。

书香门第,餐桌规矩自不用说,方二郎慢吞吞嚼着口中笋尖,暗暗把自家媳妇儿的手艺夸了又夸。可恨秦三娘压着娇娇儿一个孝字,做了饭的人连口热的都吃不上。

熬到撤了碗筷,李娇打量碗里哪还剩,肉汁也不过两三勺而已。她从冷灶中端出自家留的一小碗肉,呵呵,她才不傻,普天之下哪有饿死厨子的道理。

方珺溜到后厨,只见李娇小嘴鼓鼓塞着半块三分精七分肥的肉嚼得正香,用指腹抹了她嘴边的油水,明知故问:“好吃吗?”

李娇眉眼弯弯,吃肉大概也会上头,她自然而然夹了剩下的半块肉递到小叔嘴边。

“二郎尝尝。”

心上人喂他半块肉,他低头卷进口中,咂了咂嘴又将筷尖儿吮了一番才放过。

筷上一根银丝,李娇看得分明,也不好嫌弃同他共用一筷,烧着小脸埋头把剩下的饭菜囫囵吃完。

嗯,娇娇儿脸红好看,吃肉好看,咽米饭也这般好看!